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節日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節日》(館藏編號74-01154),版次A/P,廖修平版畫作品,1974年作,1985年入藏。本件作品以順時針黑色漸層紅色、黃色、綠色、藍色四個長條形作為邊框,包圍中間澄黃色長方形,主體為黑色煙囪形物件,中心醞釀著紅、橙、黃、綠、藍五個鮮豔色彩,向煙囪頂煥發出藍色圓球,繽紛的五彩烘托出節慶的歡樂,藍色圓球有和平的意味。1970年初廖修平的《太陽節》、《星星節》、《中秋節》、《月之那邊》、《新希望》版畫創作,除了獲得紐約第28屆奧杜邦藝術家首獎及中山文藝獎等殊榮,版面中的造形元素、色彩計畫、創作技法、藝術表現特色等等方面,可說是展現了作者數年來法、美藝旅的集成。本件《節日》作於前述得獎作品前後時期。下方以鉛筆標示版次A/P,即Artist’s Proof,版畫中「試版」之意;作品名稱:Festival節日;創作年代1974;作者簽名Liao平。 廖修平(1936-),臺北人,從小對繪畫有興趣,父親為福華飯店集團創辦人廖欽福。高中受吳棟材(1910-1981)啟蒙,入師大美術系受教於李石樵(1908-1995)。李石樵是第一代臺灣現代繪畫藝術家,傳承自日本印象派油畫傳統。畢業後入東京教育大學學習油畫,後赴法國向那比派的夏士德學習油畫,並同時入知名版畫家海特的十七號版畫工作室。在海外創作逐漸成功之際,廖修平開始思考與文化根源呼應的創作新形式,終究在版畫上找到發揮的天地。學成遠赴美國,發展出獨特的版畫技法與成熟的本土符號風格,國內外獲得許多重要獎項。受聘臺灣師大、日本筑波等校及大陸講學,桃李天下,跟隨者眾,積極推動現代版畫的展覽與教學示範,素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推動者、播種者」之美稱,影響相當深遠。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7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