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意志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意志》(館藏編號74-01146),版次6/25,陳庭詩版畫作品,1973年作,1985年入藏。本件作品構圖簡潔有力,中心上方為一個金色圓形,周圍四片黑色塊分別為兩片半圓、兩片不規則四邊形,構成類人形。金色圓形或許象徵亙古恆常的太陽,也或許隱喻一個人日以繼夜堅定的意志,充滿抽象的意涵。下方以鉛筆標示作品名稱:WILL;版次6/25;作者簽名Cheng Ting-shih;創作年代1973年5月。 陳庭詩(1916-2002),生於福建。出身書香世家,8歲失聰。1937年就讀上海美專;隔年進入軍中在福州擔任《抗敵漫畫》旬刊主編,以「耳氏」為筆名參與木刻版畫為主的抗日宣傳工作;1948年來臺。活躍於臺灣1950-60年代現代抽象繪畫運動興盛時期,加入「五月畫會」;1958年與秦松、李錫奇、楊英風、江漢東、施驊共組現代版畫會。曾多次參與歐美亞等地海外聯展,定期參與五月畫展以及多項個人展覽;1959年以《陣雨》參加巴西第五屆聖堡羅國際雙年展,躍上國際舞臺;1970年以《蟄》獲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首獎。1960年代末受畢卡索雕塑作品啟發,以破銅、廢鐵、流木等進行雕塑創作,藉組合物件交融出新生命與意義,展現創造力與美學高度。1988年獲邀參加西班牙「鑄造一個空間」巡迴展,與畢卡索等40位各國重要金屬雕塑家共同展出。陳庭詩版畫風格簡約有力,多使用黑與白強烈對比,在不規則的構圖中表現廣闊無垠的意象,以墨韻震撼視覺的層次感,形成其獨特的創作風格。他將西方藝術觀念結合中國思想脈絡,嘗試將傳統元素轉化為現代性符號,作品呈現抽象與具象、傳統與現代相互融會的風格,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辛辛那提美術館、洛克菲勒基金會、IBM電腦公司等收藏。是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先驅的代表人物之一,具有相當影響力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