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七爺八爺》(館藏編號27360),紙本,蝕刻/一版多色凹凸法金屬版畫,廖修平版畫作品,1966年作,1968年入藏。版面主題描繪臺灣傳統廟會七爺八爺的形象,用色鮮明,高彩度的橙色與青色發揮補色效果。高明度的黃色與黑色形成強烈對比。運用色彩的高反差藝術效果將七爺八爺這東方精神符號,以及傳統廟會氛圍烘托得喧鬧異常。令觀賞者彷彿置身於鑼鼓喧天、鞭炮四射的情境。本作為廖修平旅法期間,於巴黎版畫十七工作室(Atelier17)研究之作。作者試圖以現代西方的一版多色技法,表達東方的傳統精神內涵,是一東西融合的完美佳構。就作品造形演繹的觀察,凸點長∩:極似《七爺八爺》的人形,特別是肩膀的弧線、拉長的身形、身體中間的裝飾這三項特徵。作品下方左邊以鉛筆加註:E/A,係法語Epreuve d'Artiste的縮寫,意指版次為「試版」,因此該幅作品是作者自醞釀期以至於脫胎誕生,經過無數實驗挫折,最後決定性的產物,彌足珍貴。又作者親筆加註品名為Dieux de la fidélité《七爺八爺》於作品下方中段,下方並有作者簽名廖修平;創作年代1966;英文簽名Shiou-Ping Liao平。 廖修平(1936-),臺北人,高中受吳棟材(1910-1981)啟蒙,入師大美術系受教於李石樵(1908-1995)。畢業後入東京教育大學學習油畫,後赴法國向那比派的夏士德學習油畫,並同時入知名版畫家海特的十七號版畫工作室。在海外創作逐漸成功之際,廖修平開始思考與文化根源呼應的創作新形式,發展出獨特的版畫技法與成熟的本土符號風格,積極推動現代版畫的展覽與教學示範,素有「臺灣現代版畫之父、推動者、播種者」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