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斷勾二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斷勾二》(館藏編號h0000381),此器殘破。商朝之斷戈。民國18年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據許慎《說文解字》,戈為「平頭戟」,在先秦時期是非常普及的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製成,裝有長柄。春秋戰國時代,大量文獻中均曾出現戈這種兵器,如《詩經‧秦風‧無衣》、《春秋左傳》和《楚辭‧國殤》等。戈最盛行於商至漢代。源自於石器時代的鐮啟發而生,原為長柄,平頭,刃在下邊,可橫擊,又可用於勾殺,後因作戰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為長、中、短三種。一般長戈用於車戰,短戈用於步兵。戈的擊法有勾掛、扎挑等。最早的發現的青銅鑄的戈頭,出土於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商晚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