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無格有脊扁莖式劍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無格有脊扁莖式劍》(館藏編號h0000341),此器為民國二十五年河南輝縣出土,年代約為春秋中晚期。此劍為扁莖,無格、首。劍身狹長,中脊微突起,如葉狀,斷面作菱形,後端與莖略成直角內轉。 世界最早的冶金書《考工記》,描寫了青銅劍的含銅含錫成分。劍之形制,頗似大型匕首,依《鹽鐵論》及《考工記桃氏為劍 疏》二書所載溯源,可上推至石器時代之玉石短劍,商、周時期則為青銅短劍。周代雖重車兵,時至東周,戰爭層面擴及西北丘陵,車 兵頓失優勢,步卒於是興起;如此多功能之個人武器,當然備受青 睞。而青銅無法支撐過長之劍身,因此大都在20至40公分上下,功能無法完全發揮。春秋晚期青銅劍鑄造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再加上中原的主要作戰方式從車戰轉為步戰,推動中國青銅劍進入發展的高峰。製作青銅劍的基本方法大致上有製範、調劑、熔煉、澆灌、修治等程序。大多用含錫較高的青銅做刃,用含錫較低的青銅做劍脊,以製刃堅硬,脊柔的劍,防止折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周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