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鎏金獸形足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銅鎏金獸形足》(館藏編號95-00048),銅質熊形,鎏金保存狀況完好,金彩奕奕,周身並有陰刻線紋圖案裝飾。熊正面圓雕塑造成作半蹲踞姿態,雙手扶膝,表現似乎正在承載某物之負重姿態。熊背部腰部自肩部以下鑿空作成中空之器形,貫通至底部,此處原本應有與熊組成某器之座,推測原本可能為類似燈具之類之組件之一。中國古代燈具,可以概分為燈盞和燭台兩大類。以油做燃料的燈具稱為「燈盞」,用蠟做燃料的燈具稱為「燭台」。秦漢時期夜間照明主要靠由樺樹皮、松木、草莖等捲成的長卷燈捻,插在燭軒上。漢代的此種將燈芯放在燈盤裡點燃的方法,稱為「盞中立灶式」,照明時還需要在燈盤裡放上動物油脂。有時為減輕燃燒時散發的煙味,貴族之家會在油脂中加入香料。更考究細緻者,有的燈周圍有壁及可以開合的門,以便調節氣流和亮度,如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漢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