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足象鈕銅香爐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三足象鈕銅香爐》(館藏編號95-00043),鏤空銅爐,爐身上半部有三層結構,下層底徑最大,依次向上比例縮小,各層皆以繁複浮雕方折龍紋裝飾佈滿爐身,上皆鑲嵌玉質壽字圓形圖案,間以綠、紅、藍等各色玉石點綴增色。頂端有一象形鈕蓋。下半部則作鼎形,器底由3象形足成鼎立之姿,香的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期,中國最早的出土例證有見於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等之陶質薰爐。專供焚香、承香之薰香香爐,約始於漢代的博山爐。當時人們認為可以藉由焚香祝禱而通天地鬼神,對於焚香爐具相當重視。六朝隋唐之後,佛教興盛,香料亦傳至中土,焚香品習漸普及於民間,形成一種生活的品味,爐具更成為供養禮佛之宗教文物。 宋代以「點茶、焚香、掛畫、插花」為文人四藝,薰香風氣盛行,使它於除濕避穢之外,發展演變為一種藝術及薰陶性靈之生活修養。明代「宣德爐」問世,更將此工藝術推向頂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