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手環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手環》(館藏編號90-00563)手環整體造型顯得簡單,環形開口,尾端捲起,環上有凸起裝飾物,表現出簡練的美感。非洲藝術以創作造型、不同材質混合運用,黃金、象牙、銅、鈷及熱帶木材,成為特點。一般印象,非洲藝術以面具為主,但其實就算是一件日用品,也是獨特的,他們大量運用象徵手法,雕塑藝術中充滿信仰與儀式,展現獨時的宇宙觀,而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主題與區域風格。手工藝品,許多都是仿照有名的文物來雕塑,在形式、顏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史博館在2001年底經由撥交、受贈方式入藏了一批非洲工藝品,當時的館長黃光男表示接受這批文物作為典藏,主要是希望台灣對非洲文化的研究。非洲對台灣而言,是熟悉也是陌生的,是台灣主要的邦交國,對外關係的重心,與非洲之間的交流,從農漁業技術合作,擴大到手工藝、食品加工、職業訓練等。 非洲藝術對於歐美也影響很大,非洲音樂、舞蹈等,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西洋美術受非洲藝術影響,如畢卡索受非洲面具、雕刻的啟發,其他如傑克梅第、馬諦斯、亨利摩爾、高更等人,其作品也表達了對非洲藝術的研究與欣賞。台灣畫家劉其偉、吳炫三等也曾踏訪非洲,並創作作品。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