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鎏金鑲白玉素面帶首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銅鎏金鑲白玉素面帶首》(館藏編號89-00751),此銅帶首是以模鑄成形,為一長方矩形,中央白玉是以素鑲嵌入預留的鑄孔中。四周以銅鎏金細框圍邊。此銅鎏金鑲白玉素面帶首,其外圍的框邊光素無飾,潔白樸素,分外簡約,令人耳目一新。帶首背底有穿,可栓入革帶或織帶加以固定。東周時已使用有活舌的帶扣, 以扣結馬車的革帶,但日常穿著繫帶時仍使用帶鉤。北方崛起的鮮卑建立北魏的政權,不僅承繼了匈奴金屬帶飾,也傳入了帶扣繫結的方式,並對中原服飾產生了影響。宋時出現的「扣形玉帶鉤」是最早的帶扣形式,並從宋、元一直沿用到明、清。「鎏金」是一種鍍金的技術,發明於戰國時期,到明清仍然普遍採用。作法是先把黃金加熱熔解於水銀中,使成為金泥之後,塗抹於器體表面。並使用炭火烘烤,至水銀完全蒸發後,黃金貼附於器體表面成為鍍金。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