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鑒》(館藏編號89-00595),圓鑒,束頸,腹圓曲,近平底,雙獸首銜環,耳接於頸部,窄口沿,方唇,三小蹄足。器腹紋飾以勾連雲紋為主紋飾,中以一道絞絲紋夾凸弦紋隔之,下腹部近底處飾三角蟬紋。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器銘自名為鑒、監,其形制上為腹橫截面與口部為圓形,敞口,口沿向外平折,深腹,上腹壁較直,下腹壁圓曲內收成底。體形均較大,《說文解字》解釋監為「大盆也」。 鑒在典籍中又作濫,《呂氏春秋‧節喪》:「鐘鼎壺濫」,濫與諸器物並列,所以也是器名,以金為形旁時所示其器為銅質,以水為形旁則示此為盛水器。在殷墟甲骨刻辭中,監字的形像為人俯於皿上以照面,此是監字本義,後世稱大盆狀盛水器為監(鑒)。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春秋後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