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響銅鐎斗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響銅鐎斗》(館藏編號87-00152),器身為侈口折沿,深腹,平底。盆沿部一側帶有斜長的流,並與腹後延伸出一扁條形長柄握持成直角,柄端作如意雲頭。腹下三條獸蹄足外撇,應為供堆放柴火加熱所設計。 鐎斗又稱刁斗,《說文解字》載:「鐎,刁斗也」。興起於漢代,盛行於六朝,至唐宋趨於少見 。鐎斗之用途並不專一,一般認為多用於煮粥羹類軟食和溫酒。唐朝釋元應《一切經音義》中記載:「鐎斗,溫器也,三足有柄。」《廣韻》以刁斗釋鐎,孟康以鐎器釋刁斗(《史記‧李廣傳》集解),二者之容量皆受一斗,實同物而異名也。司馬遷《史記》:「晝炊飲食,夜擊持行」。足見鐎斗實為一器多用之生活器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六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