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管銎獸面紋戈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管銎獸面紋戈》(館藏編號85-00012),此戈為銎內型戈,長條形戈頭,前鋒稍顯圓鈍,後端為可穿插戈柄的銎,飾獸面紋。 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有直內戈、曲內戈和銎內戈三類,前端有一柄橫刃,以勾擊及啄擊為主要攻擊方式。完整的戈由戈頭、柲、柲冒、鐏四部分構成,柲是戈柄,斷面作橢圓形或前扁後圓形,以便於握持而不至於轉動;柲冒是套在戈柲頂端的銅質或其他質料的附屬物,用以加固柲端,防止劈裂;鐏有銎口納於柲下端,多作銳底以便將戈柲插在地上。《說文解字》指出「戈,今句孑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戈後來成為了借代兵器的泛用常稱,《說文解字》中「武」字的定義就是「止戈為武」,亦被廣義地延展出兵革、戰爭的意義,「枕戈待旦」形容軍人以戈為隨身兵器,即使連休息都以戈為枕的備戰狀態。 《管銎獸面紋戈》為商晚期作品,以塊範法製成,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96年受贈典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商晚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