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伯龢鼎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共11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伯龢鼎有關的相片,第10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伯龢鼎》(館藏編號84-00555),青銅鼎,敞口、厚唇,立耳微外張,器腹甚寬,外觀近乎扁體,垂腹甚為明顯,下承三柱足。全器除頸部二道弦紋外,並無其他紋飾。有範線、加強筋等鑄造痕跡。器腹內有銘文:「惟十月又二月既望丁丑白龢乍寶鼎用鄉壬出內吏人孫子萬年永寶」。 《說文解字》中對「鼎」的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今日對鼎的形制、名稱和用途,並無異議。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灰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 《伯龢鼎》為西周時期作品,以塊範法製成,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95年購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西周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