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提鏈壺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提鏈壺》(館藏編號84-00550 ),青銅壺,圓口鼓腹,頸較細長,有蓋,口微侈,上腹(頸腹間)有雙鋪首銜鏈狀提梁,矮直圈足,頸部飾以三角蟬紋,腹有凹弦紋四匝,其間飾以羽狀紋,圈足飾三角雲紋,蓋頂亦有三角雲紋及幾何紋等,提梁上則作雙獸銜鏈狀弧形把手,兼具實用功能性與巧思為一體,體例甚是特殊罕見。 春秋中期,銅器鑄造改為單鑄器身,附件分鑄焊接,紋飾亦改為方塊印紋,一模多用,可以稱為印紋時期。方塊印紋,四邊之紋,皆具接頭,上下左右可以連續使用,可以遍印全器,更可移用多器,省工省時,成器較速。紋飾只用單疊,不用底紋,不尚對稱,亦無明確之中點。所以多為帶狀紋,此件壺的腹部紋飾即是。壺之名稱與用途,於文獻中即已明載,其為盛酒器,於東周之後,亦作汲水之用。 《提鏈壺》為戰國時期作品,以塊範法製成,由國立歷史博館於1995年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戰國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