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作旅簋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作旅簋》(館藏編號84-00548),為青銅簋,通體作圓角長方形,有蓋,蓋頂有四矩尺形鈕,圈足,足跟外侈,四邊中間有凹口,雙半環耳。器腹近口沿處飾一帶狀鳳鳥紋,地紋填以雷紋,帶狀紋飾下飾瓦紋;蓋頂近口沿處及圈足處亦飾鳳鳥紋。雙半環耳,各飾一獸首(牛首),器內有銘「乍旅簋」三字。一側邊圈足有缺口。於器銘自名為簋。 簋之用途,為盛放黍稷之用。簋在使用時多與鼎組合,所以用途應有相關,鼎專用以烹飪或盛肉食,而簋則專以盛放黍稷食糧,《周禮‧秋官‧掌客》 :「鼎簋十有二」,鄭玄注:「合言鼎簋者,牲與黍稷俱食之主也。」且簋在西周中期後多有蓋。從考古發掘出土過一底外留煙痕之簋,除了作盛食器外,似亦可作溫食器。此器為簋演進至簠之過度型制,具有研究價值。 《作旅簋》為西周時期作品,以塊範法製成,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95年購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西周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