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劍》(館藏編號80-00096),此劍為圓莖,粗實心,中有兩條平行凸箍,便於纏緱,有寬格與圓首,格成倒凹字形。 《說文》:「劍,人所帶兵也。」《釋名·釋兵》:「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正說明了劍的功用。劍的各部位名稱,主要根據《周禮·考工記·桃氏》而來:「桃氏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寸,兩從半之,以其為臘廣,身長五其莖長」。由於漢至清以來注疏家各有說法,因此對部位名稱的使用也有不同。基本上,劍至東周才普及,地方特性也趨於明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