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觚》(館藏編號30161)。此件觚體形極瘦長,口略大,腰部筆直,中腰與圈足各有四扉棱,圈足底階狀,圈足上有兩個十字孔。器身紋飾分三段,脰部(口沿下)上飾蟬紋(立三角紋);腰部及圈足處主紋飾皆為獸面紋(饕餮紋),地紋以雷紋飾之。器身佈有紅色銹斑。 中商至晚商時期,圈足器的底範懸空法,大抵是底範上卯眼,和壁範上榫頭,互相扣合作成。這種榫卯,一般是方形或十字形。所以此期的觚等器圈足上有較寬大的十字形孔。 現稱觚之器,器名始於宋人,此外無自名者。器身多作長筒狀,大喇叭形口,斜坡狀高圈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商晚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