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鼎》(館藏編號30158)。此鼎,或稱鬲鼎,因器腹作袋足形,似鬲,實心柱足,有雙立耳,分襠。每一袋足各飾一饕餮紋,近口沿處飾一圈蟬紋,地紋填以雷紋,三足則各飾以蟬紋,刻鑄精美,器內有銘「亞倗」二字。全器佈滿銅銹。 《說文解字》中對「鼎」的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商晚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