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文官七品鸂鶒補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文官七品鸂鶒補子》(館藏編號88-00115),本件對分為二,是縫於官服前胸的補子。以石青色緞為地布,用多色繡線以套針、直針、纏針等多樣針法製作而成,主紋鸂鶒與太陽紋則另以繡片縫於其上。鸂鶒單腳站立,展翅面左昂首望日,背景滿佈渾圓的卷雲紋,並穿插五個蝙蝠紋,寓意「五福臨門」,下方有海水江崖紋、平水紋和立水紋,周圍飾以回字紋和卷草紋。鸂鶒形似鴛鴦而稍大,其圖案成為清代七品文官的代表。本件為1989年本館價購典藏文物。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是縫綴在官服前胸與後背上,作為識別官員品級的繡品,盛行於明清二朝。前胸補子中間開縫,便於對襟穿著,後背補子則為完整面。文武官員必須按照各自品級,在官服上縫以不同圖案的補子,文官紋飾為禽鳥,武官則為猛獸,亦有方補及圓補之別,多以五彩絲線精繡而成,亦有以緙絲織造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末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