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彩繡花卉眼鏡袋

國立歷史博物館《彩繡花卉眼鏡袋》(館藏編號88-00038)。清末民初之物。袋形略呈上寬下窄,袋口為黑色雲頭紋形制,紫色地袋面繡桃紅、粉紅色系花卉與綠葉;邊緣以盤金紅色釘線圈為飾,袋口處加繡一盤金釘線盤長結。整件眼鏡袋外圍以湖水綠色圈線包邊;上方連結一條秋香色盤長結,下方連接秋香色酢醬草結、盤長結,再以紅、盤金、藍色纏束,最下端垂墜三顆鈕扣結。清代男子的隨身用品,喜歡用一條腰帶穿過懸掛在身上,眼鏡袋及扇袋都有懸掛的絲帶連著,繡的圖案以吉祥寓意者為多。本件彩繡花卉眼鏡袋底色為紫色;配色有紅、桃紅、粉紅、橘黃、淺綠、秋香、藍、黑、金色。紋飾為植物紋。由黑布貼飾如意雲頭紋及盤金刺繡飾邊的特色來看,應為臺灣中部一帶流行的樣式。 盛裝眼鏡的囊袋,又稱眼鏡套,外型多為橢圓形,上端縫有絛繩,下佩結飾流蘇。也有硬殼的,內襯厚紙,外裱錦緞,像一個小盒子,設計有蓋子,上下相合套起。早期的眼鏡,鏡片是以天然水晶磨製,十分珍貴,兩片圓圓的鏡片以銅線框起,有的眼鏡腳還可再彎折,收起來體積很小,因此以前的眼鏡袋十分小巧,既可佩掛在身上,也方便攜帶。由於多為讀書人閱讀時使用,袋上往往喜歡繡上詩句,如唐詩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種繡品通常是新嫁娘在結婚禮俗中「還禮」回贈男家的物品。客家社會中非常注重讀書風氣,「晴耕雨讀」為重要家訓,讀書人的用品中扇袋、眼鏡袋是象徵性的隨身物,裝飾有精美刺繡的眼鏡袋更能彰顯新嫁娘或妻子的賢良淑德。本件入藏年代1999年。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清末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