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康物阜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民康物阜》(館藏編號34537),為田夢麟剪紙作品之一;早期臺灣社會以農業起家,百姓具有勤奮的天性,刻苦經營於農事,加之以亞熱帶氣候溫和,土地肥美,創造出豐衣足食的社會經濟,此作以「民康物阜」為題,作為臺灣農民的頌歌。內容設計成分格式構圖,左右兩側剪繪臺灣特有物產,左邊為家禽家畜-魚、雞、牛、鴨、豬、右邊為水果蔬菜-稻米、香蕉、鳳梨、西瓜、蘿蔔,以示臺灣物產之富足。中央剪繪戴斗笠的農婦,手捧稻穗,象徵臺灣農民的勤奮精神;底部橫幅剪作農村景象,廣闊的平疇田野上,有一位揮汗犁田的農夫,透過椰樹、雞鴨、稻草堆、樹林遠山等描繪,表現恬靜又生氣勃勃的農村生活,呼應上方「民康物阜」四字。 剪紙是傳統工藝美術之一,是中國舊時社會民間一種祈求吉祥納福的象徵,頗能展現常民文化性格。隨著時代的推演,剪紙從民間婦女普遍從事的民俗活動與應行事務,後發展出豐富多變的剪貼襯各類技法,甚至將文人雅趣帶入其中。然而,剪紙藝術何時傳入臺灣,因文獻資料的不足與缺乏重視,已無從考證。臺灣早年雖有剪紙藝人,但都只為應景之用,真正的推廣是起源於當年陳輝(1929-)在主持國防部藝工大隊時所培養的一批剪紙人才,田夢麟即為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