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獅子(二)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石獅子(二)》(館藏編號34505),為苗廷芳剪紙作品之一;民俗中習慣將獅子視為吉祥、驅邪的瑞獸,也是力量和威武的象徵;在佛教中,獅子亦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勇猛精進,可鎮百獸。此作以黑色線條剪繪大、小獅一對,獅又與「師」同音,大獅和小獅亦被喻為地位顯赫的官職太師和少保,因此獅子又象徵官府威勢,是權貴威勢的象徵,人們常以此祝福人飛黃騰達。 剪紙是傳統工藝美術之一,是中國舊時社會民間一種祈求吉祥納福的象徵,頗能展現常民文化性格。隨著時代的推演,剪紙從民間婦女普遍從事的民俗活動與應行事務,後發展出豐富多變的剪貼襯各類技法,甚至將文人雅趣帶入其中。然而,剪紙藝術何時傳入臺灣,因文獻資料的不足與缺乏重視,已無從考證。臺灣早年雖有剪紙藝人,但都只為應景之用,真正的推廣是起源於當年陳輝(1929-)在主持國防部藝工大隊時所培養的一批剪紙人才,苗廷芳即為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