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和合二仙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和合二仙》(館藏編號34496),此件剪紙作品以紅紙單剪,剪畫蓬頭笑面二仙造型,衣紋線條強調轉折,強調人物的體積感和線條的力度,用於婚禮的喜宴懸掛,祝福夫婦和合,美滿幸福。「和合二仙」指唐代的寒山與拾得二人,相傳二人是好友,因為同愛一女,寒山乃棄家去蘇州楓橋,削髮為僧。拾得得知後也捨女往覓寒山,並折一枝盛開荷花前往見禮。寒山見拾得前來,急捧飯盒出迎。二人喜極,遂同為僧,開山立廟稱寒山寺。清雍正十一年下詔,封寒山為「和神」,封拾得為「合神」,所以後人稱為「和合二仙」或「和合二聖」,和合即和睦同心、調和、順利等意。舊時婚禮常懸掛和合像於中堂,常畫作蓬頭笑面之二人,身穿綠衣,一持盛開荷花,一捧有蓋圓盒,取和(荷)諧合(盒)好之諧音,民間工藝品上亦有將二仙畫成童子形象。作者王克武為臺灣早期民俗藝術家,此件作品為 1977 年中國剪紙藝術在港展畢後捐贈本館入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