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地屋紋鴟鴞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紅地屋紋鴟鴞帽》(建議品名更改為《紅色絨布地彩繡樓臺公雞圈帽》)(館藏編號102-00036)。鴟鴞帽(應正名為公雞帽):尺寸一般比較大,多附有飄帶結飾或後面加長,可掩後頸,做成風帽的形式。適合比較大的孩子戴。自古雞有代表光明的象徵,雞是五德之禽,雞又諧音吉,公雞加雞冠花有「官(冠)尚加官(冠)」的寓意,加牡丹花有「富貴大吉」或「功名(公鳴)富貴」之意。客家人有稱「雞公帽」(雞公即公雞),故鴟鴞帽應正名為公雞帽較合理。短圈即圈帽:沒有頂部,展開時如一長寬條狀,後端縫合成一圈形,套在頭上,隨著孩童長大,可以調整縫合點,將帽圈加大。大抵是春夏時節戴。本件童帽為紅色絨布地,圈帽形式,帽頂為如意雲頭形,主要以釘線技法彩繡太陽、樓臺、童子、仙鳥、瑞獸、蝙蝠、花葉紋,左右兩側各彩繡公雞一隻,並垂綴桃紅色毛線彩珠盤長結飾及桃紅、綠、紫色壽喜壽字長穗;下方圈帽為絨布地釘線彩繡荷花、飛鳥、游魚紋;後面圈帽圖案為釘線彩繡飛鳥花葉紋。此件為購藏,本館於2013年入藏,為民初之物。 臺灣傳統習俗裡,幼兒滿月、四個月及週歲時,外婆家會備有從頭到腳的衣衫,稱「做頭尾」。其中的童帽上面繡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充滿對孩子成長的祝福與祈願。臺灣的童帽有多種樣式,可分類成:碗帽、圈帽、風帽、虎(頭)帽、瓜皮帽、狀元帽(厝脊帽)、鴟鴞帽(公雞帽)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民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