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藻礁

澎葉生(1974-)的〈藻礁〉是一件約14分鐘的單頻道數位影音作品,影片中的畫面與聲音來自藝術家在桃園地區所錄製的素材,使用數位和類比相機、35毫米反轉膠片、水中麥克風、震動檢波器與電容式麥克風為錄製媒介,闡述自身對於藻礁受污染事件的看法。 影片開頭藝術家以不同角度拍攝工廠的排放污染著藻礁的畫面,昏暗的光線與來回於藻礁間的白色浪潮,搭配著重複的浪聲緩慢地將觀者的思緒引進藝術家創造的視聽空間之中。接著一張張以Lomography Redscale底片拍攝的紅橙色調的藻礁海岸線照片,播放於畫面之中,打破了此部影片的敘事節奏。之後,以蒙太奇的手法配合藝術家張惠笙口白的黑景中英白字的畫面,與藻礁照片交叉剪輯,構築一部可能於2031年發生的虛擬故事——兩位科學家分享他們如何看待,自身在桃園一帶發現的一種已滅亡的生命體。 澎葉生在訪談中透露自己使用靜止圖像製作影片的原因,是來自於個人對1960年代電影導演使用手法的著迷,如: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1921-2012)的〈La Jetée〉。澎葉生自2004年因駐村關係來到臺灣之後,一直以田野的方式到臺灣各地蒐集各種素材,〈藻礁〉延續著藝術家以田野出發的創作起點,呈現一部有關自然生態消失的政治故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澎葉生
  • 日期
    年代: 202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