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書四帖—張先題西溪無相院詩

〈風書四帖—張先題西溪無相院詩〉是書畫家蔡水景(1956-2016)的書法作品。釋文:「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鳥聲。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已憑軟語添秋色,莫放脩蘆礙月生。」作者款識:「張子野題花下無相院西溪一首,壬辰之春濤白書」,另有鈐印:「善哉」(白文),姓名章:「濤白」(白文)、「蔡氏」(朱文)。 蔡水景以草書為體,以濃墨開頭書寫,「積」字「禾」中的撇筆完全任其洇漫,為此幅書作少數重墨之處,而同行「岸、痕、平」字向左橫移的區段則以細筆流暢運之,飽滿的墨水與行句間似流水般的排列曲線相映,頗具動勢。 蔡水景以蜿蜒的行句構成書作並非首次,如:〈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詩〉(2006)與〈風書四帖—王勃滕王閣詩〉(2012)亦如此呈現。〈題西溪無相院〉為宋詩體例,是張先描寫無相寺在秋天落雨過後的景象,詩人以充滿水氣的湖面串連全詩,包含溪邊人家、水面浮萍與小船、行走的僧人與像在鏡中過橋之人,然而這迷人的秋色,可不能因為長長的蘆葦而遮蓋了詩人想一同欣賞的月色。雖然蔡水景有如「聞」字拖曳的飛白痕跡,全幅仍以溼潤的墨筆書寫,如詩中描繪的秋雨景象,充滿水氣。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水景
  • 日期
    年代: 201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