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問道圖

鈐印:「游心」(朱文),「徐」(朱文)。款識:「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一滌寫。」(以下略) 徐永進(1951-2022)水墨畫〈問道圖〉,畫兩位人物,一仰頭,一低頭;一無髮,一有髮;一有經書,一無經書。簡明的意象,勾勒出問道情景。徐永進以兩尊人物的大小凸顯藥山禪師與太守之間道行之不同,又佐以問道後李翱的悟道詩而畫成〈問道圖〉,全畫線條靈動,人物表情傳神,佈局高低起伏,書畫合一。 藥山禪師德行高遠素為李翱所仰慕。李翱親自訪問,藥山禪師正在松樹下讀經,雖知太守來訪仍若無其事,繼續讀經。李翱等不及,離去時終於開口說:「見面不如聞名。」藥山立答:「居士如何貴耳賤目?」李翱便問:「如何是道?」藥山禪師便將手往上一指,又往下一指,問對方:「懂嗎?」李翱搖頭,藥山輕描淡寫地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若有所悟,歸去後便作了一首詩偈:「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吾來問道無餘話,雲在青天水在瓶。」而「雲在青天水在瓶」成為千古傳誦名言。意指,道法自然,就如天上的白雲,淨瓶內的水,順其自然,保有純真的本質即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