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善若水

徐永進(1951-2022)的草書〈上善若水〉,鈐印:「徐永進」(白文)。此幅內容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極致的美德就是像水那般柔弱而堅強,包容而不爭。喜愛老子的徐永進晚年常擇選《道德經》字句,作為書寫內容。中國書法的精髓是通過文字表達書法的神采。〈上善若水〉線條的扭轉自如展現水的柔弱,然並非軟弱無力,而是軟中帶勁,甚至水花四濺,有股力量深藏其中。點線構成的抽象畫,其實是來自中國文字,是把草書的符號「抽象化」的抽象畫。 〈上善若水〉由左而右,字字相扣,筆筆相隨,金紅兩色彩筆觸的變化,粗細皆具,濃淡皆有,在視知覺上有著形式之美,然而形式美背後的感性生命力,才是書法的精髓所在。對徐永進而言,就是萬毫齊力的當下一揮,他其實擁有禪僧的特質,不受外在的約束,儘自現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他的書法也如禪書法率性直抒,對於美醜不以為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1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