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知止不辱

徐永進(1951-2022)的草書〈知止不辱〉,鈐印:「徐永進」(朱文),「大觀」(白文),款識:「知止不辱,大觀聖度,徐永進書於梅花湖暢遊聖境,仲夏之日,2013。」來自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顯然地徐永進把知足與知止兩字混用,字義也是相通。世人無止盡的追求,往往是一種心靈的禁錮,唯有知足、知止才是身心安頓的長長久久。 起筆的「知止」草書仍清晰可見,「不辱」則如雲煙漫生混沌一片。通篇章法上半部的緊,下半部的鬆,聚散之間形成虛實變化,筆墨潤燥乾濕並施,枯筆潤筆並發,不可預測的韻律蘊藏其中。上方「知止」歷歷分明的線條,行筆到「不辱」忽化為無刀斧痕跡的虛線,形成戲劇性的轉折,反而具有一種神秘虛渺的意趣。 而由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雖欹側不一,行氣貫串其中。徐永進在其工作室牆面,隨手題壁,寫著「道法自然」,即道的順任自然,道的自然無為,老子認為任何事物都應該順任它自身的情狀去發展,不加勉強而任其自由伸展,不做作、不勉強,順其發展而寫,這是徐永進2013年之後的直觀書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1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