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破荷

〈破荷〉徐永進(1951-2022)以篆書筆意完成,鈐印:「大自在」(白文)、「徐永進」(白文)。狹長尺幅上,荷字一破為二,石在左上方,皮在右上方,上下分立而相連。〈破荷〉由兩字拆解成四字拼組成形,結體肩架縱長,筆法上以傾斜的字勢,破開空間。大筆揮寫樸厚重拙的筆觸,溫潤中見氣概,通篇以雄強的氣勢貫穿上下左右,深富拙趣。 在中國美學中,破是毀朽的敗象,生命將盡未盡,隱藏一種枯槁、枯澀的美感,如枯藤、老樹、殘柳、破荷、荒山、破寺等等,由生命的風華漸入晚境,生命自然而然,天地萬物隨緣自化,自然生長,順應自然之變,由生發而枯竭。徐永進以老辣澀重之筆,寫出破荷雖敗猶生、雄渾樸拙的生命盎然生機。此時五十歲的徐永進,已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對人世間的榮枯興替,也有所體會。他常去故宮的至德園畫荷,尤愛畫秋天的殘荷,因而破荷之相也成為他書寫的意象。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