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渡台悲歌

徐永進(1951-2022)這幅〈渡台悲歌〉,書寫內容為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款識:「徐永進」,鈐印:「徐永進」(白文)、「一滌」(朱文)。 這幅作品旨在表現臺灣先民由大陸渡海來臺,九死一生的驚險生命劫難。徐永進先將宣紙塗黑,留出絲絲白色,如水紋的波動,象徵先民橫渡臺灣海峽黑水溝,再以清代一位客家詩人所寫的〈渡台悲歌〉前四句,以大筆的行書揮灑,再將畫面切成八段,分開裝裱,暗喻先民被大海吞噬,碎撕萬段的悲慘狀況。 身為客家人的徐永進,苗栗頭份人,祖籍廣東鎮平,因而對〈渡台悲歌〉的詩句,深有所感,引發他的創作意識。金色的字與黑色的底形成色彩的對比,也象徵先民來臺淘金的美夢,是一部沈重的悲壯史詩。徐永進也創作了另一幅〈渡台悲歌〉(1993),那是一幅裝置藝術,是在白色宣紙上寫詩後,再撕開宣紙成片片裂紋,背後以紅布襯底,有如血跡斑斑,象徵先民的渡臺血淚。徐永進強調現代書藝是從傳統轉化而來,並落實現代生活與時代互動,有它的絕對自主空間。沒有任何框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