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巧若拙

徐永進這幅〈大巧若拙〉,鈐印:「徐永進」(白文),以篆書寫出雄渾厚積的筆觸,每個字都充滿時間的滄桑與斑駁感。大字猶如一個雙手下垂,看似拙笨,其實是非常靈巧的人。「大巧若拙」出自老子,也是老子所說的「大智若愚」,老子認為最高的巧是自然而然,是獨立於人的機心之外的自然本真狀態,如此才能由追求聲色之娛的感官生活,返歸靈性的恬淡。 人類的文明是一場追求巧的遊戲,而拙是超越機巧,達到天然的契合。「大巧若拙」四字,徐永進並不以他擅長的草書一揮而就,而是以篆書一筆一畫徐徐推進,每一筆宛如推移石頭般充滿澀重感,其用意也在去除機巧。25歲時徐永進在前輩畫家席德進家,看他寫篆書如牛車跛步,席德進說他是用「意念」在寫,他說:「你想像前面有一塊大石頭,你用推石頭的力量來寫那根線條,線條就變得有力量了。」難怪徐永進看他寫的篆書樸拙大方,有如千斤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