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篆之歌

這幅〈大篆之歌〉,徐永進(1951-2022)以石鼓文大篆為主體,鈐印:「徐永進」(白文)。石鼓文是在十個鼓形的石碣上所刻的詩文字,記述貴族的遊獵,因而石鼓文又稱「獵碣」,其文字被認為是春秋戰國間秦國的石刻文字。大篆筆畫婉勁,結體長方形,端莊凝重,加上行列齊整,散發穆渾古樸的美感。 徐永進把渾樸莊嚴的石鼓文加上舞動感,字距拉緊,上下筆畫相連,行距也不整齊,打破排列的規整感。字字大小錯綜,以淡墨或濃墨塗抹字以外的空間,再以紅綠黃三色短線或點,穿插閃躲在留白的空間,使石鼓文變成一首輕快的樂章,解構它原先的凝重、均衡與秩序。 徐永進認為「同種心情,同樣的節奏寫久了,不妨換一下心境,換一種節拍,讓書法搖滾起來」。因而他甩掉了用正典的篆書來寫石鼓文的慣性,而改以輕盈的節奏,讓春秋戰國的文字舞出線條的韻律,展現不同的風姿,似乎消解了文字的功能。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