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無為

徐永進(1951-2022)這幅作品〈無為〉,鈐印:徐永進(白文)。款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事物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永進。」以畫入書,是他提出「寫出我的畫,畫出我的字」的創作實踐。 以正方形為構圖,是為凸出左上與右下對角線視角的空間平衡。左上角的草書「無」字,重拙之筆,濃墨暈染出淡墨,右下角「為」字草書,細勁線條中濃淡互用,又在留白處題寫草書〈金剛經〉字句。「無為」看似無心而為,卻在濃淡的墨色變化中化為猶如三度空間的紙上立體造型。喜愛老子哲學的徐永進常取用《道德經》為書寫內容,「無為」即老子的「為無為」,以順應自然的規律去作為。 現代書法已非傳統的空間佈局,往往消解書法的可讀性是解放書法的慣性之一,反而關注書法的造型性與創意性。「無為」兩字,線條起伏變化的舞動性的韻律感十足,雖是無為已非無為之作,而是有為的筆畫與章法構成。尤其草書迅速落筆,點畫之間的線性運動,更使書法成為造型藝術的可能。徐永進本乎其在書藝上的冒險性與實驗性,在九〇年代無論在觀念上或技法上,甚至媒材上,無不戮力探索再造書藝的新可能性。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0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