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從龍

徐永進的〈雲從龍〉以草書完成,是千禧年的龍書法之一,鈐印:「徐永進」(白文)。〈雲從龍〉徐永進取自《周易・乾》:「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雲從龍,風從虎是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飛龍騰空,祥雲相隨;猛虎縱躍,狂風相呼。 〈雲從龍〉字字尾筆相連,象徵筆畫與筆畫之間,或字與字之間的筆筆呼應。徐永進贊歎唐代張旭以充滿生命的激情。行筆空中擲下,神出鬼沒,有如龍蛇走動,才能打破王羲之不偏不激的書風。因而線條的粗細、大小、長短、寬扁、奇正、倚側、收放或墨色的濃淡、乾濕、飛白等等,再加上空間佈局的聚散開合,都可以打破前人的規矩、法度,張旭的草書打破了書聖王羲之的美學,今人更可以打破古人的傳統,另闢蹊徑。徐永進認為現代書藝的精神是心靈的解嚴,就如同龍在天上翻飛,翻轉乾坤,自由飛騰,無所束縛。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