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臨鄭召叔簠

此幅徐永進〈臨鄭召叔簠〉,釋文:「奠白大詞工召叔山父乍旅簠用享用孝用匄眉壽子子孫孫用為永寶」。款識:「鄭召叔簠。戊辰夏,徐一滌。」鈐印:「徐永進」(白文)。 金文為商周時期鑄於青銅器上的鼎彞銘文,率多古樸、渾厚。徐永進的大篆圓筆為主,筆筆渾厚,寫來寬厚、溫潤,如畫字,雖是臨寫,在金石氣中亦有其自身的書卷氣。 簠為古代祭祀宴饗時,盛放稻粱、黍稷的器具、為長方形,有蓋,四足短的青銅器,是食器兼禮器,出現於西周早期,盛行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這些早年篆書的書寫經驗與體會,也為徐永進後來在篆刻上紮下若干基礎。雖然篆書並非他最擅長的書體,但因為曾經努力過,也因為翌年即將在北美館展出個展,因而1988這一年他臨摹了許多以前未曾下過太多功夫的碑帖,也是習書歷程的一種磨練。徐永進藏書中有一套由羅振玉(1866-1940)編目的《三代吉金之存》,包含食器、禮器、樂器、兵器等殷周青銅器,計有鼎、鐘、甗、鬲、彞、殷、簠、簋、豆、尊、壘、爵、角、盤、匜、戈、戟、矛、雜兵共4836器,其銘文皆質樸,饒富奇趣。他不但常常翻閱書中銘文,也收藏一件號稱商代的青銅器,足見他對古器皿、古文字的喜愛。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徐永進
  • 日期
    年代: 198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