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眉公〈小窗幽記〉摘句

黃羣英(1920-2019)這件作品是書陳繼儒(1558-1639)《小窗幽記》摘句,釋文為「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處巧若拙,處明若晦,處動若靜。」後落款:「陳眉公《小窗幽記》摘句,泮翁黃羣英。」鈐有姓名章:「泮翁」(朱文)、「羣英八十後作」(朱文),引首章:「辛巳」(朱文)。 此幅作品是碑派書風,有摩崖石刻的寬博大器,如(傳)南朝陶宏景(456-536)的摩崖石刻《瘞鶴銘》,合篆、隸、真、行四體為一,字形結構開張,用筆全以篆隸筆法中鋒以行,渾厚剛健,如第一行的「便」字,字形為隸書結構,卻有真書筆法的撇,入鋒以篆隸法逆入平出,最後的帶筆和長頓,又是行書意趣。 陳繼儒《小窗幽記》一書,是明代的清言小品文的典型,內容多筆記文獻,主要涉及文人修身處世,涵養心性之道。綜觀全書,以清雅脫俗為尚,為晚明名士風格、山人文化的代表。「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指人應該彰顯個人的性情,不與塵俗同流合污,下面三句則脫胎自《老子》:「明道若昧」、「大巧若拙」的思想,意指真正的智者是深藏不露的,真正的道理是藏在幽深之處。然而,《小窗幽記》裡的「處明若晦」,考量晚明嚴酷的政治環境,亦有明哲保身的思想。黃羣英以雜揉個體的碑派書風寫此清言,頗有以風格展文義的審美趣味。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黃羣英
  • 日期
    年代: 200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