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司空圖詩品》之十八: 實境

黃羣英(1920-2019)這件作品是書寫唐代司空圖(837-908)《詩品》的第十八則「實境」,釋文為「實境。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琹。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冷(通泠)然稀音。」落款:「司空圖詩品之十八,泮翁黃羣英,甲午九十有五。」鈐有姓名章:「泮翁九十歲以後作」(白文)、「黃羣英印」(朱文),引首章:「泮山書屋」(朱文)。 此件作品為北魏書風,以真書為主,其中夾有幾字隸書,如「取」、「幽」、「道」、「曲」、「遇」、「之」。黃羣英擅長將各體鎔鑄,直取魏碑書法中的多彩風姿。魏碑書法一碑即一體,雖字形以真書為基礎,但常有篆、隸、行三體的結構、線條、筆法浸染其中,因此風格多變,不拘一格。而學習者除了必須深入各體,精熟臨習,還要能夠取其神采,自造風貌,黃羣英能以篆隸線條中的澀勁和含蓄為本,使各體間能有統一的線條風格,再分派造型特徵,隨機變化。 「實境」是詩人對物像和人類活動的直接描述,呈現本來面目,直取澄澈之境。如王維(692-761)詩云:「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清晰的呈現詩人獨坐竹林幽境裡彈琴的景象,使人讀之神往,可謂「忽逢幽人,如見道心。」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黃羣英
  • 日期
    年代: 201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