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碑林捌系-先師碑

谷文達(1955-),出生中國上海,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師從陸儼少。1981年畢業後即從事觀念水墨的創作,為中國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領頭者之一,開啟中國觀念水墨的實踐。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以當代藝術家身分活躍於中國、美國及世界各地,有《遺失的王朝》、《聯合國》、《碑林─唐詩後著》、《谷式簡詞》等系列作。 谷文達的思想融合了西方哲學與老莊、易學、禪學,藝術實踐奠基於對中國傳統、西方文化的解構重構,探求全球文化交流的融合與困境。尤其《碑林》及《簡詞典》等系列的漢字書法和水墨創作,以文字暗喻文化,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對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解構主義的藝術實踐。 《碑林捌系─先師碑》創作奠基於「簡詞典」,運用中國傳統「合字」的手法,將兩個以上簡字重組成一個字形結構。本作取中國古代官職─太師、少師、右軍、魯公、侍中合為五個簡詞,分別指稱蘇東坡、柳公權、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五位書法大家,以楷書一筆一畫裹刻於儒石上。表意文字包覆多面不規則的海底岩石,一眼觀之,無法閱讀全貌,形成視覺、字義的解構,美學上,石碑質感與手寫書體的意趣,保留了傳統書法的審美脈絡。作品兼具觀念的表達與中國文字的美學,猶如在中國書法史脈絡下,當代藝術視角的一次美學嬗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谷文達
  • 日期
    年代: 20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