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風景〉描繪樹林、海景與層層山脈,以顏料堆疊出厚重筆觸,色塊的表現頗有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描繪山的韻味。畫面構圖分為三個層次,前景自左方斜下到右方,以青綠凸顯山的翠綠與蓬勃的生命力;中景是海景和連袂的山脈,增加了海面豐富性;遠景的山巒融入更多暗紅,與前景綠色形成對比,拉開前後景的空間感,一來平衡畫面,二來讓畫面保留更多的對話空間,也展現了山的不同面貌。所有的物像形體都被簡化,粗獷勾勒的筆觸,頗有野獸派(Fauvism)的抽象意味。 范洪甲(1904-1998)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除了畫家身分外,亦曾兼職翻譯官與商人,早期時常旅居各地畫下各國風景,並偏愛港口景致,1935年以描繪高雄旗後港口的《旗後風景》入選第九回「台展」。 范洪甲曾言:「至於晚期畫了比較多的花,那是因為我身體不好,不能外出,家人替我準備了什麼花,我就畫。」而此作落款1994年,正值畫家90歲,應是畫家晚期中難得以戶外風景為主題的作品。此時的風景更顯沉穩,以盧奧(Georges Rouault, 1871-1958)式的粗黑線條明晰山脈與樹林的輪廓,用色也更為簡約,以簡單的紅、綠與黃色表現光影於大地的變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