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下陰影窩景色

畫中的前、中、後景分別為大片的芒草與雜草、一排房子以及屋後的樹林。其中,占比最大的為前景的芒草地,大片暖橘的色調讓整體視覺看起來有濃濃的秋意。而後方的枯樹可說是直接地呼應了前景所營造出來的氣氛,也讓中、後景一帶顯得更為靈活。 前景的草叢站了畫面約二分之一,作者刻意在暖色調中摻入了藍色、與綠色作為暗面的描繪,使得整體畫面活潑不呆板。芒草使用了許多不透明的堆疊技法,讓芒草順利地成為視覺焦點,而天空、房屋用了較多的渲染技法,突顯了芒草繁雜的筆觸,可見藝術家用心經營了畫面視覺的疏密與鬆緊,體現了藝術家扎實的繪畫功力。 此作畫家曾現澄曾拜師台灣前輩畫家廖德政。廖德政教導曾繪畫時應「多看、多想、多畫」,被曾現澄視為一生的座右銘。而如此的座右銘也確實地體現在曾現澄的繪畫中。若常比較畫作者即可發現,曾氏的畫風充滿了如同陶淵明詩境的淡雅古樸風韻,輕快不拖泥帶水的風格中又略帶著一些些的惆悵與相思。一直以來外界都以「鄉間畫家」來稱呼曾現澄。從此幅畫作中也可明顯感受到曾氏在描繪風景上的確是罕人能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曾現澄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