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水

傅狷夫(1910-2007)所作〈山水〉描繪海濤拍岸,松枝迎風的景象。作者落款:「己巳(1989)仲秋寫贈桃園縣立文化中心,覺翁傅狷夫。」姓名章:「傅」(白文)、「狷夫」(朱文)。 畫中水域略成S形,岩岸和其上的松樹位於畫面左側,右側則有遠山橫斜。作者以大筆水墨勾寫岩石輪廓,再施染赭色。海浪以其自創之「點漬法」畫成,不加線條勾勒,而於多處點染淡藍,用留白手法表現光影與水浪造形,捕捉海濤的瞬間動態。崖上松葉以水墨和花青寫意點染來表現受狂風吹拂的動態。遠山與天空僅用淡墨、淡藍、與淡赭交替渲染,使觀者的視線集中於驚濤拍岸的戲劇化時刻。作者擅於運用工筆與寫意的對比,以及冷暖色的互襯與交融,為寫生式的描繪增添詩情。 傅狷夫渡海來臺時,驚滔駭浪的深刻感受啟發他日後畫海的契機。他經常至北海岸觀海,行走橫貫公路,至阿里山看雲海,為臺灣山水開創出新的繪畫技法,被譽為「臺灣山水代言人」。其來臺後常以驚濤拍岸和阿里山雲海為題,開創「點漬法」以畫海濤、「染漬法」畫雲海,捕捉雲水變幻的動態之美;其觀察臺灣山石紋理,自創「裂罅皴」和「塔山皴」,為臺灣山水風情創造獨特的繪畫語彙。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傅狷夫
  • 日期
    年代: 198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