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前殿的龍虎壁堵

在廟宇的建築結構中,壁堵在此是指廟的牆面,多由石雕組成。由於傳統的觀念,在臺灣廟宇建築中,四獸、二十八星宿多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為主。慈祐宮前殿步口的廊牆偏上方,自然是視覺的重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身堵。左側為龍堵內容為「蒼龍救子」及降龍羅漢,龍身形狀呈蜿蜒的曲線,龍吐出的火焰雖為石雕的線條,但在巧奪天工的雕琢之下,更具有剛中帶柔的流暢旋律,作品左下方的羅漢動作姿態,與龍視的方向互相呼應而更具張力,自然能讓民眾的視覺焦點能集中於此。而前殿右邊的虎堵,則為「猛虎帶子」及伏虎羅漢主題,於畫面中大小老虎的配置則表現了一種對比的手法,這裡採用了主題式的構圖表現方式,老虎身上的繁複的花紋,和簡約的背景形成對比,展現了猛虎的威武剛強氛圍。這些作品大約於民國五十年代重修,材質為觀音山石,這兩件作品除了將傳統的方位觀念落實之外,也有鎮邪壓煞的含義。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慈祐宮宮誌
  • 撰寫者
    陳怡儒
  • 貢獻者
  • 創作者
    慈祐宮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2/22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