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60年代以來台灣新音樂創作之研究

論文提要:西式新音樂於十九世紀中葉正式在台灣流傳,至日據時期台灣始正式產生,採西洋思維方式及記譜法創作的第一代新音樂作曲家。惟當時之作曲家人數屈指可數,也多非專業主修作曲者,其作品數量及形式有限。直至1960年代,第二代新音樂作曲家陸續加入創作的行列,這些情況才有所改善,而且台灣創作的景觀亦呈現了相當不一樣的局面。60年代以前的音樂創作,侷限於大小調以及三和絃的創作法,60年代最大的突破便是開始運用西方二十世紀的音樂創作觀念與音樂語法。此外,作曲家人數銳增,他們以主動積極的態度爭取作品發表的機會,為音樂創作掀起史無前例的熱潮,台灣新音樂的創作始進入新的里程碑。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盧炎
  • 其他貢獻者
    簡巧珍
  • 創作日期
    成文日期:2002年4月
  • 作品語文
    中文
  • 全集/系列名
    臺灣作曲家手稿曲譜及影音資料
  • 相關地點
    中央音樂學院
  • 地點名稱
    三和
  • 緯度
    24.8477
  • 經度
    121.16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