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配戴玫瑰的女士

出生富有家庭的居斯塔夫‧卡玉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在接受短暫傳統藝術訓練後,很快地轉向追求革新,早期作品常流露出反映現代城市生活的寫實主義傾向。他在1876年應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之邀加入印象派,並負責策畫在1877年舉行的第三次印象派畫展,不但成為凝聚畫派成員的關鍵人物,且透過收購畫家們的作品以提供其經濟支援,成就了日後重要的印象派繪畫收藏,為此畫派發展之重要推手。 在傳統藝術理念中,肖像畫之目的在透過單純的背景、正式的服裝與姿勢來塑造人物德行與社會地位。反之,印象派的肖像創作常描繪人物身處社交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即興特質,而周遭環境的寫實呈現則能暗示人物的社會階級與生活風格。卡玉伯特早期的肖像畫也反映出這種趨勢,然而他較晚的作品,例如本畫,卻在回歸傳統理念的同時結合了印象派的美感特質。 畫中女子極可能是卡玉伯特的長年隱密戀人安‧瑪麗(Anne-Marie Hagen)。她在灰藍的清淺單色背景下成為畫面唯一焦點;伴隨著恬靜的眼神,隱隱微翹的嘴角似乎藏著一抹笑意;素黑的裝扮與合放腿上的雙手顯得端莊節制,但略沉的右肩與傾依沙發扶手的身姿卻暗示著輕鬆自在。從右而來的光線讓夾雜黑髮中的亮紫,嘴脣、玫瑰與沙發上的朱紅,以及髮帶、耳環與左腕手環上的閃爍金光成為亮眼點綴。 挽起梳攏的黑髮、長及眉尖的瀏海與黑色褶邊立領將畫中擁有最多細節的關鍵臉蛋框架出來。畫家重複著背景與服裝中的灰藍、青綠與粉紫,以自信而不規則的長短筆觸形塑面龐上的光影明暗。交錯有力的筆跡結構不但賦予了單色背景生動的韻律感,同時帶出了髮鬈的波動、花瓣的層次、絲質衣料的光澤與前襟的褶邊。畫家在保留寫實的形體完整性之餘,透過印象派技法相當有個性地傳達出女子的低調雅致,反映出「表現性肖似」(expressive likeness)理念的精髓所在。(于禮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居斯塔夫‧卡玉伯特
  • 日期
    年代: 18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