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車前的旅人

楊.布魯赫爾二世(Jan Brueghel the Younger, 1601-1678)出生於法蘭德斯的著名藝術世家,祖父彼特.布魯赫爾一世(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尤其影響歐洲藝術甚遠。楊.布魯赫爾二世自幼在父親(Jan Brueghel the Elder, 1568-1625)設於安特衛普的工作坊學習,並在日後接手經營。他曾擔任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會長,並陸續受法國宮廷委託繪製作品。整體而言,他的作品遵循其父深受當代藝術收藏家所喜愛的鄉間風景題材與風格,而本畫便是一例。 作品前景近二分之一的橫幅畫面以溫和的棕褐為主要色調,展現寬廣且舒緩起伏的平原。由前方左下角開始往後方蜿蜒的小路不僅帶出空間深度,同時導向遠方以清冷綠、藍、淡黃為主的城市林木,以及戲劇性明暗有別的天空;溫暖與偏冷的色調在整體搭配上得到巧妙的平衡。左上方大片鵝黃光暈頗有向右驅散暗雲陰霾之勢,與下方中景的背光淺丘與向光平原彼此呼應。前景低窪路上的貨車與白馬成為偏暗色調中的點綴亮點,兩側起伏的地勢則帶出不同強弱變化的光線,增添視覺上的豐富性。在平坦寬廣的景色中,散佈著各式忙活的人們:磨坊風車邊的貨物裝卸扛載、泥路上的駕車往返、水潭邊的馬車停泊,與平原上的羊群放牧。在生機蓬勃之餘,空中的飛鳥、高視點下所展開的遠景天色,與依稀可見的教堂高塔等,卻賦予畫面一種寧靜悠然。 充斥旅人的鄉間道路與十六世紀末被視為代表科技進步的風車雖是典型的村落景致,但它們同時也在尼德蘭繪畫傳統上具有「人生旅程」、「警惕盲目追求財富」、與「勤奮工作」等多元道德象徵意涵;於是此類作品在呈現尼德蘭鄉村風光的同時,也提供了觀者玩味深思的意象。(于禮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楊.布魯赫爾二世
  • 日期
    年代: 年代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