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象徵人世虛空的靜物畫

法蘭西斯庫斯.吉斯培希特斯(Franciscus Gysbrechts, 1649/1650-1677年後)是十七世紀擅長以「人世虛空」(Vanitas)為題及欺眼法(tromp l'oeil)的法蘭德斯靜物畫畫家。「人世虛空」源自宗教畫,而後在靜物畫中亦成為當時極為流行的題材,有著強烈的道德意義,強調人生短暫,榮景難存;無論美貌、財富、名利或地位,皆無法逃離歲月不停之命運,一切都將轉眼而逝,徒留枯骨破敗在世間。相對之下,永存靈魂的救贖問題才是首當關注之事,人們不應浪擲光陰心神在物質享受與虛名追求上。 畫中看似零散的佈局暗藏亂中有序的設計,背景石柱上的浮雕花瓶、桌上的頭骨、其下方的紙張與傾倒的金質酒壺形構出中軸線,而畫面右方的紫褐布幔與左方的喇叭,以及圍繞骷髏頭的乾癟玉米桿則形成雙重左右對稱的三角斜線,框圈出畫面正中央的頭骨。陰暗的背景與色調凸顯出光線下帶有隱隱反光的絲綢、金質燭台與東倒西歪的奢華酒壺金盤,這些物件代表著曾經的榮華富貴,與如今泛黃皺捲的圖稿及枯草屍骨形成強烈諷刺對比。畫中的沙漏象徵時間流逝,提琴、喇叭與笛子等樂器則因其音調不久留的特質,與熄滅的蠟燭有著同樣指涉消逝如煙的寓意。蓋著紅色蠟印的積塵文件、散落桌面或棄置地上的書本圖稿等,訴說著追求功名、知識與藝術成就的枉然;人生的過往雲煙躍然紙上,傳達出濃厚的省思迴想。(于禮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法蘭西斯庫斯.吉斯培希特斯
  • 日期
    年代: 約1672-167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