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藝術的寓意

本幅作品為一寓意性畫作,在視覺藝術中,寓意(allegory)常以擬人法(personification)或象徵式(symbolic)的形象做為表現語言,用以描繪或傳達複雜的思想與概念。 畫面主要由兩位人物所組成,一位身軀呈S線形的裸體女子及雙翅展開位於女子側邊的小天使或邱比特。畫家 並未清楚交待兩人所處的空間場域,僅在兩人的身後有一向左右兩邊被拉開的布簾,形成一個類似華蓋的空間,女子左手拿著調色盤及畫筆,一旁放置了魯特琴(Lute)、書(樂譜或畫冊)、一隻角狀的管音樂(Cornett)及大提琴。由這些屬性物可推測,女子應為代表繪畫的寓意性人物,畫家之所以只描繪了代表繪畫及音樂的屬性物,旨在強調繪畫∕畫家地位的轉變,由工藝提昇為自由藝術(artes liberales)。畫家藉由對繪畫和音樂的選擇,說明本身所從事的不僅是自由藝術,且是視覺藝術中最完美的藝術形式。 十六世紀的藝術理論著作中,再度強調愛為藝術創作的動力,說明藝術家的愛足以讓沒有生命的質材具生命力;而畫中女子身旁邱比特的形像,讓觀者將女子(pictura)和維納斯產生聯結,維納斯是美與愛的代表,而在當時美與愛又是藝術創作的目標與動力,畫家運用人物角色的多層意涵與多樣屬性物將本幅作品具體的結合當時的藝術理論思潮,反映畫家對義大利藝術思潮的瞭解。此外,畫中人物形體的塑造明顯受到米開朗基羅的影響,而人物肢體不自然的扭轉與空間的不確定性,同時在色彩的運用表現上,說明了畫家深具矯飾主義的風格形式。(蔡敏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傳) 漢斯.逢.亞琛
  • 日期
    年代: 年代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