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帕拉汀公主索菲亞肖像

格里特.范.洪索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 1592-1656)出生在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的藝術世家,是當地卡拉瓦喬風格圈(Utrecht Caravaggisti)的佼佼者,擅長將戲劇性的自然光影轉化為夜色場景,同時巧妙搭配燭光等人工光源。擁有龐大工作坊的洪索斯特極早便享譽國際,自1630年代開始應接不暇的各國皇室肖像畫委託更為他開創出藝術生涯的新高峰。本畫正是此階段的佳作之一,畫中女子是出生於荷蘭共和國的索菲亞公主(Princess Sophia of the Palatinate, 1630-1714),其父是波希米亞「冬王」(The Winter King)的腓特烈五世(Frederick V of the Palatinate,1596-1632)暨普法爾茨(Pfalz;英語Palatinate)選皇侯,其母是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VI of Scotland and I of England)的女兒伊莉莎白.斯圖亞特(Elisabeth Stuart, 1596-1662)。 畫中的索菲亞以四分之三斜側的半身姿態示人;作品整體以紅褐為基調,灰褐的背景與蓬鬆的深褐捲髮襯托出女子的臉龐、白皙的皮膚,與包髻髮冠上光澤圓潤的珍珠串鍊。琥珀黃的服裝與深褐鑲毛邊的酒紅色絨質披肩共同營造出近色系的沉靜和諧。她晶瑩的眼光望向畫外,唇角凹窩帶出似有似無的微笑;右手捧著兩顆帶葉檸檬,而左手拇指與食指輕捻梗枝的同時,纖長的無名指與小姆指微翹,更顯動作的嬌柔。畫中一再重複的緩和線條,如橢圓形的背景框架、女子的鵝蛋臉、披肩順勢而下的弧線、水滴狀的珍珠別針、檸檬的曲度等,皆營造出緩順的視覺效果。加之從右前方而來的光線讓人物陰影投射在後方,使灰褐背景裡的柔和明暗變化與前景女子的溫潤氣質相得益彰。 沒有故事情節的肖像畫多依賴服裝打扮、手中物件,以及所在場域等,來暗示人物的身分地位與性情;而檸檬作為十七世紀新進歐洲北方的異國珍貴植物,不但在當代荷蘭社會是海外商貿發展下的一種奢侈品,也是上層階級富貴身分的標誌。此外,檸檬清香亮眼卻帶酸苦的特質,也讓它成為「人世虛空」的道德象徵,警示追求感官樂趣易導致禍患下場。在基督教藝術中,它指涉了聖母瑪利亞的貞節美德與忠誠之愛,長綠的葉子則象徵永恆、青春常駐、子孫綿延。本畫依循著當代流行的女性肖像類型,一方面透過華服配飾與檸檬暗示索菲亞貴為公主的皇室出身,另一方面也藉由她手中的果實暗示其純潔、忠誠與虔信美德,以及良好的生育力,型塑理想夢中佳人之姿。(于禮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傳)格里特.范.洪索斯特與工作坊
  • 日期
    年代: 163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