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土風舞

威廉‧羅柏茲(William Roberts, 1895-1980)為英國畫家,一生都在倫敦從事繪畫創作,1910年代接觸到漩渦主義和後印象派,作品開始呈現幾何抽象的單純形式,反映出當時歐洲盛行的藝術潮流未來主義、立體派及前衛思想。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漩渦主義的藝術成員逐漸解散,羅柏茲於大戰晚期成為官方戰爭藝術家之一,這期間的創作,人物造形漸趨渾圓,後期的發展呈現渾圓筒狀形的造形、更趨多樣、複雜的構圖與主題及不同視角的呈現。羅柏茲晚年的作品畫面變得較擁擠,動態感增加,1966年羅柏茲成為英國皇家學院成員,這段期間他的藝術語言回到先前的「盛大風格」(monumental manner),構圖上傾向簡單的形式結構,人物的數量亦減少。 〈土風舞〉為羅柏茲於1936年所創作的作品,這一時段的創作被視為是介於1920年代風格發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熟時期的轉變時刻,風格從早期幾何、生硬的形式發展成渾圓的形體,〈土風舞〉的人物形象充份表現出此一風格的發展,畫家以黑色線條簡單勾勒出成群跳舞及伴奏的人物形象,只有部份色彩明暗的運用描繪出人物渾圓的身軀;除了衣服上的紋飾及粉色調的多樣性色彩,使畫面中的人物更加活潑富變化外,並無其他裝飾性物件;畫面後方呈現波浪帶狀形式,部份具有大小不一的白色三角錐體;此一帶狀線條的前方,正好有兩個大型的深色圓錐體,似乎隱約框出跳舞的人群。 人物的形體和面部表情皆極為相似,畫面右邊為兩位樂師,一位坐在圓形凳上彈奏著六角手風琴,另一位則身穿較正式的服裝拉奏著小提琴;前後共有六對的男男女女成對舞動著,其中小提琴家正好和在其前方跳舞的女子目光相視,為整個歡娛舞動的景像添加了另一層人與人相視的情感趣味。(蔡敏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威廉.羅柏茲
  • 日期
    年代: 193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奇美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